史方

1. 个人基本情况

史方,女,1983年11月生,研究员。现任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获水利部“水利青年拔尖人才”、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全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2. 主要研究领域或方向

主要从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关注重点领域为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与功能演替。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及参编行业标准2项,参编专著3部。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青年科技奖一等奖2项。

3.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2017-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679153,三峡水库食物网结构及营养动态研究,主持

[2]2013-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51209149,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中华鲟种群生存力影响的遗传随机性分析,主持

[3]2016-2020,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子题,2016YFC0402102,长江生态航道架构及评价方法体系-长江鱼类生态监测,主持

[4]2017-2020,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题,2017YFC0404705,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回水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库区典型支流回水区食物网结构优化技术研究,主持

[5]2017-2020,水利部,重大水利前期项目,水规计[2017]50号,长江流域水生态与重点水域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主持

[6]2021-2023,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R-2022015,长江流域水工程生态效应研究,主持

[7]2021,水利部,财政专项项目,202021023,南水北调工程技术管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及总干渠水生态风险调查研究,主持

[8]2017,农业部,财政专项课题,CJDC-2017-03,雅砻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主持

[9]2016-2019,农业部长江办,科研项目,203016012,三峡水库消落对横坪至三峡坝址库区干流及其区间支流消落区鱼类产卵孵化的影响调查与损失评估,主持

[10]2011-2012,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规划项目,202014042-2,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生态与环境影响处理专题实施规划,主持

[11]2011-2012,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规划项目,202014042-1,三峡后续工作-库区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实施规划-水库水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主持

[12]2012-2015,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12BAC06B04,三峡库区及长江中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参加

[13]2018-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9157,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三峡水库典型支流食物网养分循环及驱动机制研究,参加

[14]2011-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079089,阻隔和生境萎缩对中华鲟繁殖群体遗传结构的生态学影响,参加

[15]2014-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51309167,基于世代遗传多样性丧失评价生境破碎对长鳍吻鮈种群遗传结构的生态学影响,参加

[16]2015-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51409176,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建设对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影响的遗传随机性分析,参加

[17]2019-2020,水利部三峡司,科研项目,优化三峡工程运行管理保障长江流域水安全策略研究,参加

[18]2022-2027,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参加

[19]2018-2019,水利部三峡司委托项目,基于三峡水库水华控制的银鱼种群调控研究(2018),参加

[20]2019-2020,水利部财政预算项目,12620200600019J005,基于三峡水库水华控制的银鱼种群调控研究(续2018),参加;

[21]2015-2016,三峡集团,科研项目专题,SXSN/4065,2015年中华鲟当年产卵场调查(阳逻至道士洑江段),参加

[22]2012-2015,三峡集团,科研项目,07011032,圆口铜鱼种群动态与遗传结构研究,参加

[23]2015-2017,湖北省水产局,科研项目,203015012,湖北省三峡库区重要经济水生动物人工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参加

4. 近年主要科研成果

(1)发表的主要论文

[1]邹曦,杨志,郑志伟,史方*,邵科,管波,万成炎,长江干流典型区域河流生境健康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10):2220-2229.

[2]熊美华,邵科,赵修江,朱滨,史方*,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7):1536-1543.

[3]史方,熊美华,郑海涛,杨宝银,夏祥,梁银铨,泉水鱼长江流域三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水生态学杂志,2018,39(2):91-96.

[4]Y. F. Que, Z. Yang, H. Y. Tang, W. T. Li, N. Xu, D. M. Xu, F. Shi*.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for five fishes in the Pengxi River, a main tributar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 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2017,DOI: 10.1111/jai.13537.

[5]史方,陈小娟,杨志,阙延福,唐会元,三峡水库小江流域鱼类营养层次研究,水生态学杂志,2016,37(4):70-77.

[6]史方,常剑波,熊美华,三峡水库鱼类增殖放流策略探讨,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7]N. Xu,K. Shao,S. Yan,F. Shi,B. Zhu,J. Chang. Partitioning kin groups of broodstock in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1835, 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2018,https://doi.org/10.1111/jai.13610.

[8]Nian Xu, Bin Zhu, Fang Shi, Ke Shao, Yanfu Que, Weitao Li, Wei Li, Wenjing Jiao, Hua Tian, Dongmei Xu, Jianbo Chang.

Monitoring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an endangered anadromous sturgeon in a large river using environmental DNA, The Science of Nature, 2018, 105: 62.

[9]邵科,史方,闫书祥,徐念,朱滨,微卫星位点AciG-35在中华鲟野生个体中不同等位基因的序列变异研究,水生态学杂志,2014,35(1:)91-96.

[10]Shi, Fang,Xu, Nian,Xiong, Meihua,Zhu, Bin,Chang, Jianbo,Microsatellites development for rock carp (Procypris rabaudi) and cross-species testing in Onychostoma sima and Spinibarbus sinensis,Conservation Genetics Resources,2012,4(3):657-660.

(2)著作、专利、软著、标准等

[1]常剑波; 史方; 王翔; 杨志; 熊美华; 阙延福; 郑志伟; 三峡水库生态渔业技术规程, 农渔发[2014]32号, 中国, 2014.

[2]彭文启; 赵进勇; 朱党生; 常剑波; 张晶; 朱青; 薛联芳; 张建永; 张鸿星; 袁建平; 李德旺; 黄利群; 董浩平; 吴师; 史方; 黄一凡; 刘心爱; 王琦; 陆波; 黄滨; 付意成; 张文平; 翟正丽; 张爱静;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 SL/T 800-2020, 中国, 2020.

(3)科技成果奖励

[1]史方(10/15);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完善研究与应用, 水利部,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20.

[2]史方(2/15); 河湖水生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23.

[3]史方(3/15); 三峡库区及长江中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18.

[4]史方(10/15);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完善研究与应用,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20.

[5]史方(6/6); 基于水色遥感技术的浮游植物物候特征研究,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青年科技奖, 一等奖, 2019.

[6]史方(2/5); 长江水样环境DNA物种检测技术研究,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青年科技奖, 二等奖, 2019.

5、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578号,430079(邮编)

办公电话:027-82927528,18607114017

电子邮件:moko@mail.ihe.ac.cn

科研队伍

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