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水周、科技活动周等开放公众参观

首页    科普教育    科普活动    ​​​​​​​助力水周、科技活动周等开放公众参观

每年持续开展中国水周、全国科技活动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湖北省科普日等科普活动,向公众开放科普场馆参观。组织多批次社区家庭、学校、兄弟单位及社会公众等亲子家庭到来到三峡工程影响水域重要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保存库,观察浸制标本、低温保存标本和剥制标本,参观了核酸库的核酸样本,了解了细胞库的样本保存环境,并学习了中华鲟的洄游习性以及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过程和水生态所的科研人员是如何通过人工繁育来保护中华鲟进行放流的。在水利部水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试验基地,实地观察了人工驯养的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保护鱼类,深入了解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过程。
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湖北省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活动现场,展出了“过鱼设施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鱼类增殖站循环水处理设备及鱼类繁育设施集成技术”、“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等科技成果科普展板和“水生态所保护河湖生态志愿者行动”的相关活动和成就展板,制作了三峡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活体库的图册,推介了《水生态学杂志》最新期刊,并发送了生动易懂图文并茂的《护好大水 喝好小水》、《水生态知识知多少?》和《长江水生态焦点关注科普知识小问答》宣传册。现场摆放的电子显微镜和放大显示屏,让民众直观且清晰地观测到自然水体中的形态各异的各种活体浮游动植物,近20余份鲜艳美丽的双染透明骨骼标本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展示了鲟、鮡、爬鳅、方氏云鳚等多种水生动物的形态和体征。
联合武汉长江日报楚才文化教育有限公司、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共同开展主题为“探秘中华鲟,共绘生态梦”的全国科普日开放参观互动活动。此次活动邀请30余名孩子和家长走进水生态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实地探访和深入了解中华鲟的生态价值与生活习性。工作人员和科普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有序进入中华鲟养殖区域,引导他们近距离接触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生物。科普志愿者指导孩子们投入到水质酸碱测验的科学小实验中。最后,小朋友们拿起画笔,全神贯注地在画纸上描绘自己心中的“水中大熊猫——中华鲟”。活动不仅丰富了小朋友们的课余生活,也让保护中华鲟、保护长江的理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水生态所志愿者服务队将不断深化水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工作,助推水生态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接待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胡仲军带队,湖北省直统战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130余人赴水生态所汉阳试验基地参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员们深刻认识到长江珍稀物种保护、河湖生态保护等工作的重大意义,了解了水生态保护事业科研工作的艰辛,今后将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形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良好风尚。

 

2025年3月7日

资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