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水利行业提供实践场所和教育支撑

首页    科普教育    科普活动    ​​​​​​​为水利行业提供实践场所和教育支撑

组织接待清华大学水利系的5批次大一新生共计86名学生来科普基地开展五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实地参观了长江重要水生动物种质资源活体库和遗传资源保护库,了解了中华鲟亲本及幼苗,圆口铜鱼、胭脂鱼等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的驯养、繁育情况,以及标本、基因、细胞等的保存情况。在“河流沿岸带栖息地模拟实验厅”,同学们学习了如何利用这些实验设施开展河流沿岸带生境修复、涉水工程建设期生态影响减缓措施、生态流量指标量化等的实验设计,并观看了实操过程。同学们还听取了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作的关于水生态前沿科学研究和相关成果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研讨交流。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了同学们对水利行业的认知教育,并为低年级本科生提出未来学习方向的建议,建立了行业认知和自信。
接待江汉区教育局的领导及中小学科技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共计50余人来到水生态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参加长江生态保护理论与实践的主题科普培训。廖小林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华鲟生存状况与保护成效及展望》的讲座,为江汉区教育局的领导和教师们带去了一节详实生动的科普课题。听完讲座,教师们来到三峡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活体库,实地观看了人工养殖的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保护鱼类,对长江特有珍稀鱼类尤其是中华鲟的人工繁育及保护措施有了更深的了解。培训结合生态文明教育骨干教师实际,通过实地考察与研学实践,强化提升了生态文明教育骨干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认知,教师学员们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实际体验和实践认知,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鲜活素材,为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提供了生动案例。

 

2025年3月7日

资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