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所参加第11个全国“放鱼日”行动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水生态所和江汉大学志愿者服务队
2025年6月6日是第11个全国“放鱼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举办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现场放流了中华鲟、胭脂鱼、长吻鮠、青草鲢鳙等长江珍稀、土著和经济鱼类940余万尾。中华鲟苗种供应单位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鲟梦江河”服务队和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志愿者服务队参加了放流。水生态所副所长陈小娟到现场放流。
公证人员认定,此次共放流中华鲟10210尾,分三个规格,全长分别为90-120 cm、60-70 cm、25-40 cm,它们分别是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2021年、2022年和2024年繁殖培育的幼鱼。放流前,经农业农村部淡水鱼类种质检验测试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了质量检测与种质鉴定,确保放流中华鲟幼鱼种质纯正、鱼体健康。工作人员为一千余尾放流中华鲟幼鱼植入了PIT标记,为放流中华鲟的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做好准备。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的旗舰物种,目前极度濒危, 面临野外灭绝的风险,从2024年放流中华鲟的跟踪监测结果来看,人工增殖放流对补充中华鲟资源量发挥了一定作用,实施批量化的科学放流仍然是目前保护中华鲟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放流现场,水生态所“鲟梦江河”服务队成员、中华鲟保护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汪鄂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华鲟已连续8年未发生自然繁殖,科学放流中华鲟对于恢复其野外种群资源量,促进其自然繁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科学放流也能够确保人工驯养的中华鲟幼鱼尽快适应野外环境。放流活动受到新闻媒体广泛关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到场报道。主办方希望通过“放鱼日”活动,呼吁更多公众了解和参与中华鲟保护工作,共同为长江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作者:田华
202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