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特有水生生物保护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与驯养
圆口铜鱼人工繁育
圆口铜鱼人工繁育
全人工繁育中华鲟放流
金沙江中游首次圆口铜鱼规模放流

中华鲟物种保护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鱼类,自然繁殖已中断多年,面临野外灭绝风险,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财政等项目,系统开展中华鲟物种保护研究工作,持续十多年开展了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时空分布与增殖放流效果监测评价以及人工繁殖等工作,率先突破了全人工繁殖难关,熟化了循环水养殖系统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构建了eDNA监测技术以及估算自然繁殖雌鱼数量的分子方法,规模保存了包括标本、组织、细胞、精子、核酸在内的遗传资源,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体系。2009年10月,与中华鲟研究所合作获得中华鲟子二代个体,随后累计向长江放流大规格子二代个体1000余尾,目前保育国内年龄最大(11龄+)的子二代个体50余尾,其中雄性个体已于2020年性成熟,相关成果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鄂科鉴字[2009]第93285号,鄂科鉴字[201]第03081号),2013年荣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励,为中华鲟保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圆口铜鱼物种保护

基于圆口铜鱼物种保护需求,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将生态水文学、资源环境学与鱼类生态学、水产养殖学等相结合,跟踪监测了圆口铜鱼种群动态、繁殖生物学与自然繁殖生态、遗传多样性特征等变化,研发了圆口铜鱼人工繁育、栖息地保护、生态调度等保护关键技术,建立了的圆口铜鱼物种保护技术体系,为圆口铜鱼的物种保护提供科技支撑。2018年4月,首次在金沙江中游规模放流圆口铜鱼幼鱼1万余尾,对圆口铜鱼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获得国家专利9项(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26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篇),获长江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业务领域

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