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巢技术
江河鱼类产粘沉性卵鱼类众多,而其受精卵需要粘附于石质、泥沙质、水草或蚌类等基质上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大型水库调度蓄水运行,河流生境改变,使得许多粘沉性鱼类繁殖需要的产卵环境消失,如粘草性产卵鱼类产卵在沿岸浅水区域水草基质上的鱼卵因防汛调度水位下降暴露在空气中干涸而死亡,这些鱼类失去了自然的繁衍条件,鱼类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开展了人工鱼巢技术研发,包括浮动框架式人工鱼巢、立体式人工鱼巢等,可应用于各种水体来促进产粘沉性卵鱼类自然增殖,缓解水库在鱼类繁殖季节水位持续下降对粘沉性鱼卵孵化的不利影响,对保护这些产粘沉性卵的鱼类资源,维持当地的渔业资源,保护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浮动框架式人工鱼巢
立体式人工鱼巢
该技术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一种适用于三峡水库的粘性卵人工鱼巢(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CN201320291806.1)、一种促进库区产粘沉性卵鱼类自然增殖的立体式人工鱼巢(发明专利授权号CN202210 217585.7),并列入《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SL/T800-2020)D.1浮动式人工鱼巢。
人工鱼巢投放
应用案例
完成了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河人工鱼巢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人工鱼巢492m2,并开展了效果评估,抽样监测结果显示,人工鱼巢取得了良好的增殖效果,在鱼类繁殖期总粘附鲤、鲫、红鳍原鲌等各类鱼卵72.7万粒,按照平均孵化率95.96%计,共增殖鱼苗69.76万尾。
人工鱼巢投放水域
效果监测样本采集
附着鱼卵检查与计数
人工鱼巢鱼卵粘附及鱼苗孵化情况
2023年11月8日